羔羊腹瀉主要是由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產氣莢膜梭菌、腸球菌、經消化道感染和創傷而引起急性、傳染性疾病,以劇烈腹瀉為特征。分析此病病因,與環境管理不善、營養元素缺失、不良應激等有著直接的關系。該病會影響羔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其容易發生死亡,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養羊業的發展。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羔羊腹瀉病的病因及綜合防治措施。
u=2063274866,3349067720&fm=26&gp=0.jpg
1、病因分析
飼養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實際的臨床飼養T作過程中,如果對于羔羊的飼養管理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羔羊攝取的營養不足以滿足生長所需,從而引起機體的抵抗力下降。例如,羔羊的飼料沒有合理搭配,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飼料經常更換,沒有采取定時、定量飼喂,飲水不清潔等都能夠引起其發生腹瀉。除此之外,羔羊自身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自然就抵御不了細菌和病毒或者是寄生蟲等入侵腸道中,羔羊會表現出腹瀉的癥狀。所以飼養者在實際生產中必須加以重視以減少經濟損失。
生存環境不理想:如果羔羊的生存環境處于比較惡劣的狀態,生產中比較常見的是長時間處于易發生感染的環境中,這樣如果一旦有病原(如細菌等)毒力增強的情況,羔羊就非常容易發生感染而患病。如果羔羊生活的圈舍處于地勢低洼的地段,舍內所設置的飼養設備過于陳舊等,這些不良的條件都會使羔羊出現腹瀉的癥狀。但是如果環境的氣候改變的比較突然而沒有過渡,就會導致前后的溫差過大,結果自然就是羔羊會表現出應激性腹瀉的癥狀。
不注重場內的衛生消毒工作:如果羊飼養場沒有足夠的重視消毒措施的作用,并不能按時的進行衛生處理,生活在其中的羔羊就非常容易被感染而發生腹瀉。發生腹瀉的主要原兇就是場內消毒措施落實的不到位而導致病原長期的存在,新出生的羔羊會舔舐母羊的體表與乳頭、臍帶,同時雜物等病原體就會一同通過消化系統而侵入到羔羊的機體內,造成羔羊患病,出現腹瀉的癥狀。環境中存在應激刺激:羔羊從出生開始就要不斷的經過斷奶、分群、驅蟲、接種等不同的發育階段,而每個不同的生長階段都會給羔羊帶來一定的應激刺激,產生不必要的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2、患病表現
羔羊如果發生感染之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下痢,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在約1周齡的時候出現。臨床生產中可見患羊持續性的排泄糞便并且呈現稀薄的泡沫狀,同時還會聞到惡臭的味道?;疾〉淖畛蹼A段糞便呈現黃色而后則逐漸呈淡灰白色.并且可見有乳凝塊混在里面,如果羔羊患病比較嚴重就會在糞便中發現有血液混雜,而且患病羔羊在排泄糞便的時候有痛苦和里急后重的表現?;佳蛲ǔl生死亡,一般是發病1~2天后。
3、治療方法
羔羊在患病的最初應該進行緩瀉,同時還要適時的采取止瀉措施。但是臨床生產中如果病羊排糞遲滯且胃腸臌脹,要采取一定的緩瀉手段,一般會給患病羔羊投服蘇打片、大黃、人T鹽或者石蠟油等,此外還要給其采用適量的具有防腐效果的消毒藥物,對于緩解病情具有一定的效果。病羊將腸道中的積糞基本排泄干凈也不能停止用藥,因為患羊仍然會繼續呈腹瀉狀態,所以這時還是要繼續進行止瀉操作。臨床生產中如果見患羊脫水比較明顯的狀態,可以選擇適量的具有收斂效果的藥物(如鞣酸蛋白)以及吸附劑(如木炭末)給患羊使用;但是如果患羊持續比較長時間的腹瀉狀態,并且排泄具有惡臭味的血糞便,則表明不容易采用瀉劑或者是進行止瀉操作,所以重要的是采取消炎和補液解毒的手段,對于患病羔羊的康復具有促進效果。
4、預防措施
重視母羊的飼養管理:首先,必須保證母羊能夠攝人充足的飼草,兇為母羊的體況會直接影響羔羊的生長發育狀況,確保母羊的營養全面是重要的因素。其次,保證供給母羊相應的運動場所,并且為其提供冬暖夏涼的棚圈,母羊采食和飲水設施必須保證清潔衛生,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這樣能夠確保母羊產出的羔羊健康。
建立健全衛生防疫制度:圈舍和母羊體表與乳房等部位的衛生消毒工作必須落實到位,并且進行徹底的清潔。及時發現舍內的患病羔羊,并且盡早進行隔離治療,由單獨的飼養人員進行專門的護理。每周都要對羊場進行至少兩次全面的清掃、消毒T作,并且對于產羔、育羔的環境和用具也要保證清潔衛生。
強化羔羊的管理:對于羔羊的生長環境應該盡量進行改善,同時對于各項工作的環節都要合理布置,將刺激羔羊的應激兇素減少到最低水平。哺乳羔羊應該盡早采取開食措施,盡早給其進行補飼處理,全價代乳顆粒料是供給哺乳羔羊的比較合適的飼料,而斷奶后的育成羔羊應該按照階段和體重的不同,從而逐漸將全價育肥顆粒料的飼喂量增加。對于患病的羔羊,可以在其飲水或者是飼料中選擇合適的口服補液鹽進行適量的適時補充。每年的春夏季節環境的溫度比較高,這時必須供給羔羊充足并且潔凈的飲用水,以增強羔羊對于疾病的抵抗力,生產過程中必須加以重視。
u=2278644172,586322841&fm=26&gp=0.jpg
1、病因分析
1.1消化系統不完善
初生羔羊消化系統尚待完善,瘤胃、瓣胃、網胃等功能還不是很健全,消化食物多數靠真胃來完成,而且整個羔羊期,飼喂面臨著由乳汁向飼草的過渡,消化系統面臨各種不適應,期間易受致病菌的侵害,最終誘發羔羊腹瀉。
1.2初乳哺食不足
妊娠期母羊管理不善,感染毒血癥、乳房炎等,可導致體內毒素大量沉積,患病狀態的母羊,體溫驟升、生理機能紊亂,最終導致乳汁變性,羔羊哺乳期,各種病原菌可隨乳汁進人羔羊消化道,可導致羔羊腹瀉。另外母乳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羔羊的長勢,羔羊出生后,母性不強,體質虛脫,不能及時安排羔羊哺食初乳,或羔羊初乳補食不到位,羔羊的抗體能力將得不到提升,排便不暢,更容易感染病原菌、病原微生物等,最終導致腹瀉。
1.3衛生環境差
飼養衛生環境差,消毒管理不嚴格、防疫工作不到位,病原微生物將長期潛伏在這種情況下,病原微生物可通過臍帶感染、舔舐乳頭及雜物等,通過消化系統侵染羔羊,最終導致腹瀉疾病的發生。
1.4應激囚素
羔羊下生至出欄,要經過斷奶、分群、轉群、防疫、驅蟲等工作環節。實際上,每經過1次工作環節,都羔羊來說都是不小的應激而應激期間,一旦疏于管理,稍有不慎,都可導致羔羊腹瀉問題的出現,甚至可由此導致批量死亡。
2、臨床癥狀
羔羊在腹瀉初期,表現為精神沉郁,虛弱,垂頭弓背,食欲減退或廢絕,隨即腹瀉,可見排出粥狀稀糞或水樣便,顏色黃綠、灰白等顏色,能聞到氣味惡臭,體溫升高,尿短赤。羔羊患病嚴重時起臥困難。病程長的羔羊,眼窩下陷,被毛粗亂,身體顫動,哀叫,心跳加速,脈象虛弱,衰竭最終死亡。如果是大腸桿菌導致的腹瀉,羔羊持續的病程比較長,經常會由于脫水而導致死亡;由于應激刺激而引起羔羊的消化不良性腹瀉,排出糞便的顏色與草料差不多,呈現灰自或者黃褐色,糞便中夾雜未消化的詞料;羔羊如果感染病毒性腹瀉,多呈水樣,感染速度較快,而且死亡率比較高。
3、預防措施
3.1重視產羔母羊管理
尤其處于妊娠、泌乳、配種等關鍵時期,應注意科學配比日糧,保證全價日糧補給,確保營養全面。同時要保證產羔母羊足量運動,確保足量乳汁補給,全面提升羔羊抗病體質。加強羔羊飼養管理,減少各種不良應激,為羔羊生長創造優質的生長環境。羔羊出生后,早開食,早補料,飼喂用全價代乳顆粒料,順利渡過斷奶期。于飲水中適量加抗生素、口服液鹽,同時保證羔羊足量的飲水,提升其抗腹瀉的能力。
3.2完善生物安全防護制度
加強消毒管理,產前、產中、產后各階段,羊體及乳房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羔羊出生后,及時斷臍,消毒用-25%的碘配,消毒后塞進乳塞。及早補充初乳,滿足其長勢需求。所有感染病例,及時隔離,集中診治,加強護理。由魏氏梭菌病誘發的腹瀉,注射用四聯苗,與母羊產前35-40天注射。由大腸桿菌誘發的腹瀉,注射用K88、K99等雙價基因工程苗,與母羊產前21天注射。
3.3加強衛生管理
加強日常管理,合理控制養殖規模,羊群密度適中,減少羊群與致病因子接觸的機會。同時定期清掃圈舍,勤換墊料,及時清理糞便,定期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等消毒,清滅致病菌。加強羊舍通風,確保舍內清潔衛生干燥。